#985大学教授沉迷短剧#
#霸总短剧如何俘获中老年人#
#男子抄中国作业拍短剧爆火美国#
……
热搜之上
类似的新闻持续吸引着大众眼球
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,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.96亿,占网民总数近七成。从市场规模来看,2024年,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505亿元,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收入,其增长势头令人咋舌。
瞄准这片蓝海,河南、陕西等多地纷纷开始抢滩布局。而四川,也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发展思路。
四川正带着
独特的烟火气和硬核的真本事
走出一条微短剧产业突围之路
在这里
微短剧已然有了“新画风”
这两年,四川微短剧的好消息,就像火锅里的泡泡,接连冒头。镜头对准的不只是故事,更是这片土地上真实生活的独特魅力。
2023年12月,美食之城乐山的诱人香气,引得《我的归途有风》闻香而来。这部以乐山非遗美食为文化背景的微短剧,巧妙地将跷脚牛肉、甜皮鸭等美食的制作工艺和人文气息联系起来,也让观众的情感与城市记忆连接起来。
不仅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”首批创作计划推荐作品,在文旅短剧中成绩相当亮眼。更化身为乐山的“城市推介官”,直接带火了当地旅游,不少观众循着剧中的美食线索,迫不及待奔赴乐山,感受那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息。
截取自短剧《我的归途有风》
“快”是短剧的特征,贯穿着产业链的始终。今年3月上线、火爆全网的《家里家外》,仅用了17天便完成拍摄,你很难想象,这部不靠狗血反转、主打温情路线的短剧能火成这样:上线3天播放量破10亿,开播一周多全网话题量破40亿,创造了短剧行业有史以来的最高话题量。
作为全网第一部全程采用四川话的短剧,它背后有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全程护航。不仅拍在四川,整个主创团队都是四川籍。
取景和细节中,大量地标建筑、四川美食等“彩蛋”惊喜亮相,每一帧都浸透80年代川渝烟火气。更重要的是,其足够真实和温暖的故事,既勾起了老一辈的回忆,也让年轻人看得新鲜“上头”。
截图自短剧《家里家外》,剧中出现了串串香、青羊电视机等代表性元素
科技基因的注入,也让“四川造”微短剧瞬间潮了起来,更显先锋气质。
去年7月,来自成都悟空文化传媒的AI科幻短剧《觉醒》在抖音上线后一炮而红,成为平台首部单日点赞破40万的AI短剧。今年该团队继续创新,创作的《太阳坠落之时》从立项到上线,只有一个多月。
充分验证了AI在科幻题材上的潜力——传统影视中需要高额成本支撑的元素,如宏大场景的呈现和未来感的营造,AI能以更低成本实现。还有不少观众表示,剧中AI制作的镜头不仅不逊色于传统科幻动漫中需大量建模完成的分镜,甚至优于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AIGC生成模型制作的分镜。
短剧《觉醒》精美画面展示
微短剧能在四川“长”得这么好,并非偶然。从最初的“野蛮生长”到如今的“精耕细作”,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精准发力。
2020年被称作“网络微短剧元年”。这一年的8月,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“网络微短剧”板块,将其正式纳入视频剧集赛道。10月,四川便抢先布局,省广播电视局在总局系统平台迎来首批网络微短剧项目备案,如同播下了产业发展的第一颗种子。
图源视觉中国
今年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启动“微短剧+”行动计划,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并赋能千行百业。而“加快发展网络微短剧”也首次被写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,这个新兴的艺术形式正式跻身省级战略,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。
除了政策上的重视,政府“真金白银”的支持更是毫不含糊。四川天府新区豪爽地抛出“大礼包”,将设立西部首个千万级微短剧产业基金,并发布全国首个《公园城市微短剧拍摄场景清单》,首批推出50个“零租金”拍摄场景,单部作品最高可获200万元补贴,实打实支持微短剧发展。
微短剧《龙门茶馆》拍摄现场,图源红星新闻
服务保障同样“给力”。四川省广播电视局、四川省电影局指导的“拍在四川”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,堪称“万能管家”。从落地对接、行政审批、拍摄协调、后期制作、版权交易等,提供全流程贴心服务,稳稳为微短剧保驾护航,助力更多微短剧作品涌现。
为何能吸睛又吸金?四川丰富的“土资源”里可藏着“顶流”基因。
这里既有火锅沸腾的市井烟火、青城山的幽静清幽,也有三星堆文化的神秘厚重、川西高原的辽阔壮美……据文旅资源“双普查”结果,我省拥有非遗、文物等六大类文化资源305.7万余处,地文景观、水域景观等八大类旅游资源24.5万余处。这些无疑是微短剧天然的创作富矿,能够为创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。
图源视觉中国
与此同时,潜力正加速转化为实力,四川在微短剧产业布局上的动作彰显出十足雄心。
今年6月,中国本土最大的品效全能数字营销服务商——新美集团,其全球微短剧总部正式签约落户成都未来科技城,这个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50亿元的项目,将建设全球首个“微短剧行业大模型”,打造国际一流的拍摄与运营基地。7月,四川省微短剧拍摄基地正式落户四川影视文创城,更为产业发展装上了强劲的“加速器”,也让业界嗅到了四川发力的决心。
四川影视文创城,图源成都出发
当浙江横店“横屏”传奇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时,来自成都影视城的“竖屏”微短剧已悄然走红,吸引了一批知名导演、演员聚集发展。作为四川影视产业“一核多极”格局中的一核所在地,它的发展势头正十分强劲。
走进这里,不仅有专门成立的微短剧拍摄基地,“内棚外景”的拍摄体系,还有“拍在成都”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目前,成都影视城正积极洽谈央视网(央视频)、湖南广电电视剧频道、中唐影业等头部平台和优质企业,推动“精品短剧生产计划”“西南短剧创作生产基地”“短剧宣发平台”等产业化项目落地。
“拍在成都”实景片场,图源成都影视城、天府郫都
将目光转移至全省,遂宁、宜宾、雅安、乐山等多地已打造了影视文化新空间和特色街区、特色村(社区),营造优质的“影视+文旅”发展环境。
蓬勃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产业繁荣,更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就业价值。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《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》显示,2024年各大平台上线微短剧3万多部,行业发展直接、间接带动64.7万个就业机会,涵盖多个创作、制作环节的岗位,2025年就业人数将随市场规模继续增长。
炒股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